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总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华大浪横朗社区福龙路旁恒大时尚慧谷大厦7栋C区309
联系人:吴先生15813815570
吴小姐: 18820909626
邮箱 :122797863@qq.com
公司邮箱:2008fei-long@163.com
香港分公司地址: 香港新界元朗洪水桥30号
货单查询
2020年深圳将建成引领新常态的经济中心城市
发布日期:2016-01-14 10:23:33
深圳“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到2020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左右。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了1.75万亿,这也意味着,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未来五年内,深圳经济总量要增加近万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驱动经济增长的传统要素边际效应递减。而近年来,深圳外贸存在明显压力,受到土地、环境等资源约束,深圳发展空间不足,营商成本不断上升,这些都是对特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考验。
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当前,深圳正处在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的关键突破时期。未来5年,深圳在发展动力上,强调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在结构上,强调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强调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构建信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活力上,强调完善市场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在稳增长上,强调提升城市金融、物流等核心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许勤表示,确定5年增万亿的目标,既综合考虑了未来5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又体现了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深圳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主动选择,是建立在深圳质量型增长优势日益凸显、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的增长极加速发力等基础上的目标,经过努力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统筹:杨磊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杨磊 戴晓晓 胡明
2.焦点
特区改革的“金字招牌”能否擦得更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与此同时,长期高速发展所掩盖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正日益凸显。提升城市营商环境,破解土地环境资源瓶颈,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都需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特区建立35周年座谈会上铿锵发问:如何突破重重约束,在经济发展上进一步“发力”,实现更可持续、更有质量、更高速度的发展,更好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推出更多系统性、核心级的改革项目,拿出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未来5年,深圳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期间,深圳将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科学构建权力与责任相适应、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新一轮市区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监管体系,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同时,深圳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为主加快向创新服务转变。
未来5年,深圳还将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园区。深化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财政金融及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价格体系改革等。
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形成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府运行机制,率先建成行政审批少,依法行政好、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服务型政府。
3.焦点
原始创新和制造业短板能否补齐?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入决胜关键期,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开始率先探索实现“三个转变”,争当创新驱动发展“领头羊”。
35年前,刚刚创立的深圳特区仅有两名工程师,如今,这片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诞生了47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加工贸易基地向技术创新中心的惊艳转型。创新大潮在特区大地涌动,如今,深圳被世界称为“硬件硅谷”。2014年,有超过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30多家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或采购中心,深企的专利申请量更被称为“富可敌国”。2014年,中兴、华为两家企业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5600件,比排名全球第7位的英国还要多。把最核心的资源投向创新已是企业家们的共识,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深圳参与全球竞争的商业模式。
不过,在深圳未来发展中,如何卯足创新的“后劲”,补齐发展的短板已成为必须思索的重要命题。例如深圳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基础支撑亟待突破,科技创新资源“先天不足”问题亟需解决,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高精尖人才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还有待增加,企业创新基础仍不牢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依然缺乏等。同时,这座年轻的城市还亟需补齐制造业短板,保持先进制造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合理比例和规模。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创新型城市,未来五年,深圳将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未来五年,深圳将从提升源头创新力、强化企业主导作用、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进开放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等方面着力突破创新发展瓶颈。具体来说,深圳将瞄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政府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加快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政策。同时,深圳还将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4.焦点
人才“孔雀东南飞”如何再现?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火热建设到创新创业热潮在特区涌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成为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深圳发展最大的财富。深圳“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到2020年,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不低于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不低于20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少于2500名,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60万人。
根据统计,自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孔雀计划”的重大决策以来,深圳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19名,在若干重点领域中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业。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深圳人才强市战略仍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未来五年是深圳人才资源加速聚集、人口结构加速优化的关键期。能否在这一时期再引孔雀东南飞的热潮,将决定深圳在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上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能否保持城市发展的人才优势。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指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率先落实好中央人口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措施,促进在深圳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城市人口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拿出好用、实用、管用的系统性人才政策措施,保持和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土壤,提升深圳的核心竞争力。
5.焦点
民生幸福城如何实现?
深圳人在朋友圈“晒”了蓝天绿树,还能“晒”更多幸福吗?
深圳的“城市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区域资源配套不合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特区建设者”。
“使全体特区建设者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建议中,深圳未来5年的民生建设规划,将按人口总量不低于2000万的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这是一种承诺,不管有无户籍,深圳公开表达了政府对“全体特区建设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具体包括: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扩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供给;弥补医疗短板,重点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建立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化解住房难题,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以“治水提质”为突破口,全面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同时,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制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还将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园区。
未来五年,深圳将推进开放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等方面着力突破创新发展瓶颈。深圳还将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生,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深圳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促进在深圳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城市人口的结构性调整。
未来5年的民生建设规划,将按人口总量不低于2000万的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